4公司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公司动态  -> 公司动态

多联机(VRV/VRF)系统工作原理与核心组件详解

文章出处:公司动态 责任编辑:广东可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7-16
  

多联机(Variable Refrigerant Volume/Flow,简称VRV/VRF)是一种变频控制的中央空调系统,通过单台室外机连接多台室内机,实现灵活的区域温度控制。以下是其核心工作原理与关键组件解析:

一、多联机系统工作原理

1. 制冷/制热循环流程

多联机基于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,通过变频技术调节冷媒流量,实现精准控温。

以制冷模式为例:

压缩:变频压缩机将低温低压气态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。

冷凝:高温冷媒在室外机换热器中放热冷凝为高压液体(通过风扇散热)。

节流:电子膨胀阀(EEV)降压降温,变为低温低压两相冷媒。

蒸发:冷媒在室内机换热器中吸热蒸发,冷却空气后返回压缩机。

制热模式:通过四通阀切换冷媒流向,室内机变为冷凝器放热,室外机变为蒸发器吸热。

2. 变频技术核心作用

容量调节:根据室内机需求,变频压缩机(10%~100%无级调速)动态调整冷媒流量。

节能关键:部分负荷时(如仅1台室内机运行),压缩机低速运转,避免频繁启停(比定频机省电30%+)。

3. 冷媒分配控制

分歧管(Branch Joint):将冷媒分流至各室内机,需水平安装避免油滞留。

电子膨胀阀(EEV):每台室内机独立控制开度,精准调节冷媒流量(温差控制±0.5℃)。

二、多联机系统核心组件

1. 室外机

组件

功能

技术要点

变频压缩机

冷媒压缩的核心部件,决定系统能效和寿命。

- 双转子/涡旋式(如大金摆动式压缩机)
- IPLV值越高越节能(如格力GMV6达7.5)。

冷凝器

冷媒放热冷凝,通常为翅片式换热器。

- 采用亲水铝箔涂层防结霜。
- 高温机型(如三菱电机-15℃制热)。

四通阀

切换制冷/制热模式。

- 电磁阀控制,故障率低(<0.1%)。

气液分离器

确保仅气态冷媒返回压缩机,防止液击。

- 容积需匹配冷媒充注量。

2. 室内机

类型

适用场景

特点

风管机

隐藏式安装(吊顶)

- 需预留检修口,风道设计影响噪音(≤40dB)。

壁挂机

住宅、小型办公室

- 美观简洁,但制冷量较小(通常≤7kW)。

卡式机

商业场所(如会议室)

- 四向出风,送风均匀。

3. 管道与控制系统

组件

作用

安装规范

冷媒管

输送冷媒(铜管),需保温防结露。

- R32冷媒用专用铜管(耐压≥4.2MPa)。
- 分歧管间距≥1m。

排水管

排出冷凝水,坡度≥1%。

- PVC管+保温层,避免倒坡积水。

控制系统

集中管理多台室内机(线控/APP/BMS)。

- 支持Modbus协议接入楼宇自控系统(如西门子KNX)。

三、多联机 vs 传统空调对比

对比项

多联机(VRV/VRF)

传统分体空调

水机中央空调

能效

IPLV 6.0~7.5(变频调节部分负荷高效)

SEER 3.0~5.0(定频机启停耗电)

COP 4.0~5.5(水泵能耗高)

安装复杂度

冷媒管焊接要求高,需专业施工。

简单(一拖一)

需安装水管、冷却塔,占用空间大。

控温精度

±0.5℃(独立调节各房间)

±1.5℃

±1.0℃

适用场景

中小型建筑(住宅、商铺、办公楼)

单房间

大型建筑(医院、机场)

四、多联机技术发展趋势

环保冷媒替代:R32(GWP=675)逐步替代R410A(GWP=2088),日本已推广R454B(GWP=466)。

智能化升级:

AI预测控制:通过历史数据优化运行策略(如美的MDV8慧眼系统)。

物联网(IoT):远程故障诊断(如大金VRV云服务)。

热回收型VRV:同时提供制冷+生活热水(如麦克维尔MVR2系列)。

总结

多联机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灵活控制、高能效、长寿命,但需注重:

设计阶段的负荷计算与配比;

安装阶段的管道规范(如真空干燥、分歧管间距);

选型阶段的能效(IPLV)与冷媒类型(R32/R410A)匹配。

在线咨询
小程序

小程序

返回顶部